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山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办法

时间:2024-07-01 07:33:3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87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山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办法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政府


中山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办法
中府〔2005〕151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根据《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中心城区及中心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实行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制度。
 中心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报市政府批准实施。
 中心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政府组织编制,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和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报市政府批准实施。
 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政府组织编制,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实施。
 第四条 经批准实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变更。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本办法执行情况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五条 接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过程的监督,对违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行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检举和提出控告。
 第二章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第六条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技术规范,指导和规范全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七条 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计划,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制订,报市政府审定。各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计划,由镇政府制订,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定。
 城市(镇)中心区、旧城改造区、近期建设区以及储备土地、拟出让的土地等城市建设重要控制区域,应优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八条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各镇政府应当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计划,按照招投标及采购的有关规定,择优选定具备相应资质的城市规划编制单位承担编制工作。
 第九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应当根据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含组团分区规划)要求,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公众意愿,体现提高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景观艺术水平的总体要求,符合国家和省、市的有关标准和规范。其主要内容:
 (一)规划依据和规划范围;
 (二)用地性质,包括不同地块土地使用性质的具体控制要求,土地使用性质的兼容性;
 (三)用地强度,包括不同地块的开发建设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具体控制要求;
 (四)道路交通,包括道路系统的功能分级和交叉口形式,以及公共停车场、公交站场等的规划要求;
 (五)工程管线,包括各类工程管线的走向、位置等控制要求;
 (六)特定地段和其他公共配套设施的规划要求。
 第十条 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应通过现场访谈或邀请公众代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公众的意见;形成初步方案后,可采用简报会的形式,听取公众的意见与建议。
 第三章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审批
 第十一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应当公开展示,征询公众意见。其中,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公开展示工作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各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由镇政府负责公开展示工作。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公开展示的时间不少于20日。展示的时间、地点及公众提交意见的期限、方式应当在当地主要新闻媒体或政府网站上公布,同时在规划地块的主要街道或其他公共场所设置公示栏公示。
 第十二条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各镇政府应当收集、整理和研究公众的意见。公众对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提出重大异议的,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各镇政府应当通过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进行充分论证。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各镇政府应当根据公众的意见对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第十三条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中心城区和中心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及审查意见提交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并附公众意见及采纳情况。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审议意见修改完善中心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并报市政府批准。镇政府根据审议意见修改完善中心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并报市政府批准。中心城区和中心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未经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市政府不予批准。其他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经审查、公开展示后,由镇政府根据审查意见和公众的意见修改完善,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四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自批准之日起30日内应在当地主要新闻媒体和政府网站上公告。公告的内容应当包括该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范围、实施时间和查询方式等。中心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公布工作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各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公布工作由镇政府负责。   
第十五条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镇政府应当建立控制性详细规划档案。城市现状调研资料、有关部门意见、历次审查会议纪要、公众意见及论证意见、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意见和批准文件、规划成果等,必须存档。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查阅前款档案,但法律、法规规定需要保密的除外。
 第四章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和修改
 第十六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划拨、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及其他规划条件,以及《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核发应当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并作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的规划设计条件。没有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除因国家、省或市政府重点建设需要使用的情形外,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办理建设用地的规划许可手续,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划拨手续。
 第十七条 尚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因国家、省或者市政府重点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划拨以及建设用地的规划许可必须以经批准的规划设计条件为依据。批准规划设计条件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一)建设单位应当持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规划设计方案等相关材料,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规划申请;(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提出规划设计条件。其中,中心城区地块的规划设计条件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各镇地块的规划设计条件由镇政府提出意见,并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三)中心城区与中心镇地块,其规划设计条件经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报市政府批准;其他镇地块的规划设计条件,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作出调整、修改:(一)城市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发生重大变更,对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区域的功能与布局产生重大影响的;
 (二)设立重大建设项目,对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地块的功能与布局产生重大影响的;
 (三)在实施城市建设中发现控制性详细规划有明显缺陷的;
 (四)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性质、建设用地使用强度和公共配套设施的规划要求进行调整的。
 第十九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调整,经启动程序后,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编制、审批程序进行。启动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的具体程序如下:(一)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调整,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议,经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报市政府批准。(二)中心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调整,由镇政府提出建议,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和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报市政府批准。(三)其他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调整,由镇政府提出建议,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条 除保密项目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申请经受理后,应通过公示栏、信息网络等形式公示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和申请事项等内容。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行政许可申请公示或审查时,发现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利害关系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镇规划管理机构应当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后,应当自核发之日起15日内通过公示栏、信息网络等形式向社会公布核发结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或镇规划管理机构)查询许可证及其依据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内容。
 第二十一条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违反控制性详细规划行为的举报后,应当及时处理,并自接到举报材料之日起15日内将处理情况以书面、信息网络等形式回复举报人。
 第二十二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违反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可以向市政府或者上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举报。
 第二十三条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每年向市政府和上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情况。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中心城区,是指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中心城区规划区范围。本办法所称中心镇,是指省建设厅《关于公布省中心镇名单的通知》(粤建规〔2002〕48号)确定的镇。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山市人民政府
                     二○○五年九月二十三日

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关于重申不得到三线艰苦地区招聘科技人员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 中央军委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关于重申不得到三线艰苦地区招聘科技人员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



国务院《关于科技人员合理流动的若干规定》(国发〔1980〕111号)下发实行两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在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充分发挥科技人员作用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成绩。但是,尚有一些地区和单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以“五不要”(即不要行
政介绍信,不要工资关系,不要户口,不要粮油关系,不要党团组织关系)的做法,随意到三线地区招聘科技人员和教师。这种错误作法,造成了三线艰苦地区科技人员外流日趋严重,不辞而别现象屡有发生,已影响了三线科技队伍的稳定。这种情况如不及早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将会干扰
三线战略后方的调整改革和今后任务的完成。为此特作如下通知:
一、重申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部门《关于稳定和加强国防科技工业三线艰苦地区科技队伍的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国发〔1984〕77号)的规定,各地区、各部门不得到三线艰苦地区科研、生产、教学单位招聘科技人员,那里的科技人才流动要有
领导、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科技人员要求调离,必须按干部管理权限经组织批准并办理交接手续后方可离开,不得不辞而别。
二、对已经不辞而别的人员,要按照不同情况,做出妥善处理。
根据国发〔1983〕111号文件关于大学、中专毕业生“在国家分配的岗位试用合格后,工作满三年方可允许合理流动”的规定,凡属一九八二年以来大学、中专毕业的学生,都要坚决动员其回原单位。其余人员,凡流向不合理,本人在原单位专业对口的,录用单位要密切配合原
单位做好本人的思想工作,尽量动员其归队,原单位要热情欢迎,不得歧视。凡流向合理、原单位又离得开的,经双方组织协商同意后,补办调动手续。
请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及有关规定,加强对人才流动的领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人才流动工作健康地发展。



1985年10月4日
 “政绩广告”亟待提高公信力

            杨 涛


让群众评议政府作风,是政府接受群众监督的自觉行动。然而,江苏省一些机关单位最近在面临群众评议时却大打“政绩广告”,宣传本单位工作成绩如何、领导如何尽心尽力工作、职工如何努力等等。一家省级媒体的工作人员透露,自12月初以来,到这家媒体刊登“政绩广告”的厅局级单位“排起了队”,有一家单位甚至“高价买下了报纸头版的版面”。随手翻翻这张报纸,“政绩广告”的确不少。(《新京报》12月15日)
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府机关做“政绩广告”的现象出现还是一件好事情。首先,它表明了政府机关在“行风评议”这种活动的推动下,从过去对民意的不关心、不重视转向“降尊纡贵”关注民意,能增强其对民负责的态度。其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评议的效果,因为一些参与评议的群众对有些政府机关并不熟悉,加之现今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并不完善,做一些真实的“政绩广告”能增强群众对政府机关的了解,作出更为准确的评价。
事实上,一些国家的政府机关也会在一些媒体上大做广告,宣传政府的形象,加强与民沟通。然而,为什么我们国家的一些政府机关做“政绩广告”,却招来群众的非议,怀疑其接受群众评议的诚意,网上也是质疑一片,以至于今年5月,3家国家级大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分别刊登公告,决定取消刊登形象广告。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在于“政绩广告”本身有问题,关键还在于现在的许多“政绩广告”存在造假的现象,缺乏公信力,这些政府机关的“政绩广告” 里宣传本单位时过度地吹捧自身成绩,有意拔高自己形象,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们从现实中看到的如果和广告中宣传的是完全二样,必须会对“政绩广告”公信力产生质疑,进而想到政府是在借助“政绩广告”粉饰太平、掩盖真相,并不想真心接受群众的评议。
“政绩广告”缺乏公信力,反映了一些政府机关平时不是努力工作、热情为民服务,严格约束权力的滥用,以创造良好的政绩,赢得群众的满意。而是指望在行风评议时,有意拔高事实,在媒体宣传上大力投资,通过花钱买广告,借助于“政绩广告”来蒙混过关,而一些媒体也在金钱的诱惑下,来者不拒,为这些机关脸上贴金。如此看来双赢的举动,如果被群众所识穿,带来的后果却是严重的。政府机关的公然撒谎,令群众对其产生不信任,进而对其行政行为是否可信产生质疑,危及存在的其合法性。媒体无视事实,放弃审查责任,甚至于为虎助虐的做法,让群众对媒体的公信力也产生怀疑,当然最终也就彻底否定“政绩广告”。
在笔者看来,我们在倒掉脏的洗澡水的时候,大可不必将澡盆的婴儿也倒去。我们可以允许政府机关做“政绩广告”,但同时也建立一种有效的约束机制,比如如果对政府机关做虚假“政绩广告”的,追究其负责人的行政责任,将政府机关是否会做虚假的“政绩广告”也列入行风评议的一项内容等等。对于刊登“政绩广告”的媒体,也要求其要加强审查广告中是否具有虚假现象,同时也要开辟一定版面,让群众来信对“政绩广告”是否虚假进行“挑刺”,让“政绩广告”接受群众的检验!
汇款与样报通联地址: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检察院 杨涛 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硕士   邮编:341000  
tao1991@tom.com
tao9928@t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