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申报2003年度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项目的通知

时间:2024-06-26 13:38:2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747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申报2003年度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项目的通知

国家海洋局


关于申报2003年度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项目的通知

  北海分局、东海分局、南海分局、一所、二所、三所、淡化所、战略所、极地所、技术中心、水处理中心、信息中心、预报中心、监测中心、标准计量中心、卫星中心:

  为了鼓励青年科技人员围绕我局“八大工程”和国际前沿,开展创新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促进优秀青年学科带头人的成长,提高科研持续竞争能力,实施海洋开发战略,现将2003年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青年基金)申请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各单位要根据《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管理办法》和《2003年度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申请指南》,加强组织和指导,认真遴选、推荐创新性强的优秀项目。要注意发挥本单位优势,培养新的研究方向。

  2、2003年度青年基金分为一般项目和重点项目。一般项目资助强度为2-3万元, 重点项目强度不超过5万元。

  3、重点项目应符合国家需求,属于国际海洋科学技术前沿或海洋管理急需关键技术,有重要创新思想。重点资助项目申请者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学风严谨。

  4、申请单位请于2003年5月25日以前将申请书(一式三份A4纸打印)报送局科学技术司,其中一份需注明是原件;每项申请书封面上需填写“项目类别”和“申请学科”。

  5、青年基金项目申请书格式、2003年度项目申请指南等可在国家海洋局网站(http://www.soa.gov.cn)下载。

  6、每个申请项目需在申请时交纳评审费100元,由各单位统一汇到以下帐户:

  户名: 中国海洋学会咨询外协部

  开户行: 工商银行南礼士路分理处

  帐号: 0200003609014484452

  联 系 人:田琼华

  联系电话:010-68047669

  附:2003年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申请指南

 

                       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司

                        二00三年三月十八日

附件

   2003年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申请指南

  围绕海洋资源开发、生态和环境变化等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如保护海洋与近海环境、海洋生态系统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海岸带综合管理、海洋与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的持续利用等,不断改进海洋遥感和高新观测技术手段,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已成为当今海洋科学发展的趋势。我国海洋事业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遇到海洋资源总体开发利用不足,局部海域海洋污染严重、生态系统破坏、灾害频发及海洋观测技术滞后等突出问题,急需科学研究提供支持。

  一、支持原则

1、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支持:

  (1)为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开展前瞻性研究。

  (2)结合“海强工程、海权工程、海靖工程、海蓝工程、海盾工程、海威工程、海籍工程、海兴工程”,针对实际工作中急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

  (3)结合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科技兴海与成果产业化(业务化)开展应用研究。

  (4)跟踪国际海洋科学技术领域的部分热点和前沿学科,开展创新性、探索性基础研究。

2、学术思想新颖,研究目标明确,两年内可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科学、可行。

3、申请者与项目组成员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专业结构合理,有良好的研究条件和时间保证。

二、鼓励领域

  重点支持方向如:

  海域使用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数字海洋”关键技术研究;

  深海基因技术研究;

  气候变化或人类活动对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和评价;

  河口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研究

  一般项目:

  1、管理支撑技术: 海岸带资源与环境变化及其预测研究;海洋环境预测、预报研究;海洋污染、灾害防治研究;海洋执法监察技术;

  2、应用开发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技术;

  3、监测及信息服务技术:海洋调查、监测技术;海洋信息及服务技术;

  4、前沿科学:生态系统与恢复、大洋和极地科学研究;

  5、军事海洋学研究。

三、为了提高申请质量,应避免以下问题:

  1、创新性不强,项目设计基本上是国家已有项目的科学问题、采用的方法。

  2、申请书过于简单,关键科学问题不明确,已解决问题、未解决问题和拟解决问题不具体。技术路线过简、不清晰。

  3、项目太大,目标过多,难以在两年内完成。

  4、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不全面,对最新进展掌握不够。

  5、建议书填写粗糙、不认真,抓不住要点,重点问题不交待或不具体,给正确评价申请书造成困难。

关于修改《潮州市殡葬管理办法》第八条的通知

广东省潮州市人民政府


潮府[2001]12号

关于修改《潮州市殡葬管理办法》第八条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枫溪区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潮州市殡葬管理办法》(市政府1998年11月28日以潮府[1998]48号文印发)第八条修改为:

“农村可根据需要设置本地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

农村设置的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由所在镇政府按规划审批权限和用地审批权限分别报建设和国土部门批准后,经县民政部门审核同意方可开设。

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农村设置的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由所在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按规划审批权限和用地审批权限分别报建设(规划)和国土部门批准,并经县级民政部门审核后报市民政部门审批同意方可开设。”



附:修改后的《潮州市殡葬管理办法》





 潮州市人民政府

二OO一年二月二十日




潮 州 市 殡 葬 管 理 办 法(修改稿)



第一条 为加强殡葬管理,推进殡葬改革,保护、节约土地和森林资源,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及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是殡葬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实施殡葬管理工作。

  第三条 公安、工商、规划、国土、林业、卫生等部门应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主动配合民政部门做好殡葬改革工作。

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基层组织,应加强对本单位或本辖区人员进行殡葬改革的宣传教育。

  第四条 依法建立健全殡葬管理机构负责各自辖区内殡葬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把殡葬设施(含殡仪馆、火葬场、公墓、骨灰楼等)的建设纳入当地城乡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

第六条 殡葬主管部门应根据实际需要提出殡仪馆、火葬场、骨灰堂等殡葬设施的建设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七条 兴建营业性公墓应按规定的手续申报。经民政部门批准后,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正式营业;未经批准而设立的公墓,一律依法取缔。

第八条 农村可根据需要设置本地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

农村设置的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由所在镇政府按规划审批权限和用地审批权限分别报建设和国土部门批准后,经县民政部门审核同意方可开设。

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农村设置的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由所在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按规划审批权限和用地审批权限分别报建设(规划)和国土部门批准,并经县级民政部门审核后报市民政部门审批同意方可开设。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兴建殡葬设施。

  第十条 在我市行政区域内禁止土葬,一律实行火葬。

第十一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死亡的外来人员,要求将尸体运回原籍的,须凭死者原籍县级以上殡葬管理部门出具的有效证明办理。

港澳台同胞、华侨、外籍华人、外国人,以及少数民族公民在我市行政区域内死亡或遗体、遗骸运入本市境内安葬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火化后的骨灰由丧主自行处理,可存放于骨灰堂、骨灰墙、骨灰公墓,也可埋葬植树或撒入大海。

禁止在公墓和农村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遗体(骨灰)或建造坟墓。

  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建立遗体造册登记制度,对在医院逝世的人员,医疗机构在办理死亡手续的同时应立即通知当地殡仪馆收运遗体火化,不得外运土葬。因特殊情况需接运尸体的,应由县级以上殡葬管理部门出具证明。

第十四条 遗体处理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运输遗体必须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确保卫生,防止污染环境。

  (二)火化遗体必须凭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医疗机构出具的死亡证明书。

  (三)因传染病死亡的尸体,应由其死亡时所在医院或者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后,强制火葬。

  第十五条 遗体运输的管理按有关规定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为土葬提供运输或其他便利。

第十六条 殡葬管理机构对殡葬设备和丧葬用品的生产实行登记制度。

火化机、运尸车、尸体冷藏柜等殡葬设备,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禁止制造、购置、销售和使用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殡葬设备。

第十七条 生产丧葬用品,应报市民政部门审批。

禁止制造、销售棺木及封建迷信的丧葬用品。

  第十八条 使用墓穴年限最长为20年。墓穴应做到永续利用,节约殡葬用地。

  第十九条 安葬单、双具骨灰占地不超过1平方米;安葬单具遗体占地不得超过4平方米,双具遗体合葬占地不得超过6平方米。

  第二十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出租、转让、买卖墓位。

崐 第二十一条 严禁占用耕地、林地作墓地。禁止恢复或新建家族墓地。禁止建造活人坟。

  第二十二条 禁止在城市公园、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库及河流堤坝附近和水源保护区以及铁路、公路主干线两侧建造坟墓。

  上述规定区域内现有的坟墓,除国家保护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墓葬予以保留外,应当限期迁移或者深埋,不留坟头。

  第二十三条 因国家建设需要迁移坟墓的,经县级以上殡葬管理部门审核后,由用地单位在新闻媒介和坟主集中地发出通知,坟主应在限期内办理迁坟事宜。迁坟所需费用,由用地单位给予适当补偿。期届未办理迁坟事宜的,按无主坟墓处理。

  第二十四条 丧事活动应遵守国家法律,遵重社会公德。不得占用公用场地,不得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五条 禁止举行封建迷信的丧事活动。对在丧事中利用迷信活动造谣惑众、诈骗财物者,依法予以惩处。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十七条 殡葬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责守、贪污受贿、循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殡仪服务人员利用工作之便索取财物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退赔;经教育仍不改正的,予以开除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各县、区可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制定殡葬管理细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教育部关于做好2007年秋冬季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预警通知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做好2007年秋冬季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预警通知

教基[2007]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近年来,由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和校外租住学生增多,不法分子侵入校园和学生租住房伤害学生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目前,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和气温下降,不少地方采用燃煤取暖,进入了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多发期;冬季冰雪路面增加了交通安全隐患;学生在户外从事冰雪运动时容易发生意外伤害。针对上述多发易发事故特点,为进一步加强管理,切实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现就做好2007年秋冬季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管理。有寄宿生的学校应当建立住宿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对学生宿舍实行夜间巡查,加强值班,配备专人负责学生宿舍管理和安保工作,尤其是要加强对女生宿舍的安全管理,严防不法分子侵入。认真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加强中小学安全设施建设。采用燃煤取暖的学校,在教室、宿舍、办公室等室内安装的燃煤取暖设施必须安装有排烟管道,并保证排烟管道畅通、不漏气,同时房间应装有风斗,防止一氧化碳积聚造成中毒。有条件的学校要在学生宿舍安装一氧化碳报警装置。近期要对校内宿舍和学生校外租住房屋进行一次安全排查,特别是燃煤取暖的宿舍和校外租住房。

  三、加强对校外租房学生的管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抓紧对本行政区域内校外租房学生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并登记造册。要加强同公安、建设、消防、卫生、工商等部门的合作,切实加大对学生集中租住区域的监管和检查力度,加强治安巡逻,严禁向学生出租存在严重建筑、卫生、用电和用气安全隐患的房屋。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通过多种形式,提醒家长为学生选择安全的租住房屋。

  四、加强校车管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在近期对本行政区域内所有校车进行一次检查,严格审核校车驾驶员资质,严防校车带病上路,并根据各地路面实际情况及时为校车安装防滑装置;严禁租用外地机动车、个人机动车和拖拉机、三轮汽车、低速货车、拼装车、报废车接送学生;要积极配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严肃查处校车超载、超速、酒后驾车和闯红灯等违法行为。

  五、加强对学生集体户外冰雪运动的组织与管理。各地尤其是北方地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组织学生开展集体户外冰雪运动的管理,学校要提前制订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救治设施和医务人员;要在活动开展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告知学生安全事项;要选择安全的场地开展冰雪运动,要有专业人员指导学生进行活动,严防因管理松散、运动不当或场所问题而引发意外伤害。

  六、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近期要在中小学集中开展一次安全教育。要使广大学生进一步掌握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要对学生进行一次骑自行车的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不要搭乘"黑校车"和超载车辆上下学,不到结冰的江河水库上玩耍、滑冰,不租住有重大安全隐患的房屋,切实增强中小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各地接到本通知后,要切实提高认识,抓紧部署落实各项工作,合理预见和积极防范事故发生。

教育部

二〇〇七年十一月九日